新闻与传播学系教工党支部举办“课程思政”专题师生交流会
4月11日晚,在文科中心模拟法庭,新闻系教工党支部组织“课程思政”专题师生交流会,通过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教师经验交流、学生意愿调查、师生互动等方式,展开了关于在广播电视学专业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成效的“思政育人”的专题研讨,从18点到21点,三个小时的热烈讨论与深入交流,使广电师生对于“课程思政”体系的整体建构、方法成效、未来展望都更加明晰。
课程思政体系:全程育人,实践育人
在2016年本科培养方案的修改过程中,为了进一步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发掘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资源,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较大的修改,结合新闻传播学科贴近社会现实的专业特色,结合新媒体时代舆论导向的现实需求,在“大传播”的理念下,把握住“全程育人,实践育人”的脉络,打造出全新的课程思政体系。
一方面,将专业授课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开设多门新课,如《马克思主义新闻论著选读》、《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广电法规与伦理案例评析》,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政策与法规、新闻职业道德伦理方面的课程建设,形成了思政育人专项课程体系。在其他专业课程中,则注重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开发,如《新闻编辑学》中关于新闻编辑政治把关的内容、《广播电视写作》中关于正面宣传手法的运用、“新闻史”与“媒介前沿”等课程中关于理性看待中西方媒体发展历程及差异的问题等。
另一方面,通过专业实习、课程实训、课外实践,使学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树立遵守舆论宣传纪律的职业道德观念,掌握新闻宣传纪律与技巧。武文颖老师带领学生走入国企,撰写宣传稿件,由新华社大连支社前社长傅兴宇老师逐字逐句修改点评;我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侯庆敏为学生主讲《新闻宣传技能演练》实务课程,让学生深刻领悟“内容姓党,表达姓网”的宣传技巧;雷丽莉老师则用生动的比喻告诉学生思政育人的意义所在:“如果说大家是一辆在职业道路上行驶的汽车,你们掌握的写作、拍摄、策划等技能,可以看作油门,让你跑的更快;而新闻政策、法规、纪律就像刹车,会让你跑的更加安全,更加长远。”
课程思政成效:精于业务,敢于担当
郑保章老师在交流会中,表达了对同学的期望:“课程思政的核心是育人,大学课堂应该注重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我们不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希望大家能成为有情怀、有能力、有担当的媒体人。”大四的同学们也表示,在课堂中既讲知识,又讲政治,使得他们在实习、就业的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
已经拿到英国利兹大学offer的徐艺敖说,大学期间通过课堂内外积累的作业、作品、大赛经历、大创项目,都使得自己在出国申请时充满了信心,并最终获得了成功。考研成功的王紫薇同学在分享经验时,告诫学弟学妹一定要珍惜在校的每一门课,“因为你再也不会遇到老师逐字逐句地给你修改文章,修改的意见甚至比稿件本身还要长。”回头看来,这种教学中的严格把关,奠定了学生的业务基础,也使他们深刻感受到,如何从字里行间去关照社会,承担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使命。
新闻系教工支部的教师们,在课余时间,还指导研究生党支部完成《新媒体课堂》党建项目,对学生的H5制作、微理论宣传开展指导,使其充分运用新媒体的特征,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党建宣传,真正实现了“中国好声音”的理性表达。
对于课程思政的建设前景,大一的同学们在领悟和体验中,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如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的作用,在专业学习、课题研究、实习实践及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通过一对一的指导,更深刻地体会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方向的把握与内容的把关。
三个小时的师生深入交流对既有的课程思政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新闻系的课程思政将更加精准地面向学生需求、面向社会需要、面向学科前沿,以课程为基础、以思政为导向、以育人为核心,向更全面、更深入的方向迈进!
发布日期:2018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