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片创作论坛暨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大学生大赛高校巡展圆满落幕
2019年9月20-22日,由我校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承办的中国纪录片创作论坛暨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大学生大赛高校巡展在文科综合实验中心成功举行。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影像中国·时代的记录者”。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行业委员会副主任李成才,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著名纪录片导演张以庆,著名纪录片导演徐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纪录片导演、制片人雷建军,纪录片导演金行征、郭恒奇,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纪录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桂萍,新华社大连支社原社长傅兴宇,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主任郑保章教授,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副部长武文颖教授,大连传媒集团代表及学部各专业的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活动。论坛由新闻与传播学系教师雷丽莉主持,郑保章教授致开幕词。
为期三天的日程里,论坛主要通过主题演讲、圆桌论坛、观众互动和优秀影片展映等形式进行,为大工师生带来了一场思想和视听的盛宴。
李成才导演结合其最新作品《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的创作历程,阐述了纪录片如何“用镜头沟通中国与世界”的主题。他从胸怀和格局方面来告诉年轻人,一个人内心召唤的高低决定着他是否能做出高远的事情,青年创作者一定要通过多读书来丰富自己的内涵,写出扎实的文案才能呈现出高质量的作品。
李成才导演
张以庆、徐童、郭恒奇等导演则侧重于纪录片如何表达这一方面,分享了多年来的创作经验。活动期间,导演们放映了《君紫檀》《赤脚医生》《大河唱》《在黎明前消失》等多部最新作品,并与在场师生深入探讨了纪录片的价值观传播、真实性、版权及市场化等问题。雷建军、金行征导演还为现场观众介绍了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和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影视教育的模式和理念。
圆桌论坛环节,嘉宾们就纪录片如何讲述中国故事以及青年创作者如何开始纪录片创作等问题进行探讨。嘉宾们鼓励在场青年学生,要不断提升影像叙事能力、学习人类学知识以及掌握与人沟通的能力,要成为有情怀、有格局、有担当的影视工作者;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有通过镜头表现自己的自由;年轻人有想法、有热情就要大胆去尝试。
嘉宾互动环节上,导演们针对现场观众提出的“纪录片文化符号的典型性”、“小众纪录片如何推广”、“纪录片真实性”等问题进行解答。
观众嘉宾互动环节
此次巡展影片包括:第五届中国国际大学生纪录片大赛优秀纪录短片《M6NTHS》、第五届中国国际大学生纪录片大赛优秀纪录片长片《从上海到平遥》、2019年获得公众最佳口碑的现象级纪录电影《四个春天》、2018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优秀纪录长片《出山记》、讲述当代青年创业者故事的《燃点》、由奥斯卡获奖导演吕克雅盖拍摄制作的《帝企鹅日记2:召唤》以及2018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优秀纪录短片《暗波》。
本次活动不仅为纪录片创作者和研究者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同时也开阔了我校师生的视野,启迪了传媒学子的思维。17级广播电视学专业的葛乃嘉同学表示本次活动让她对纪录片有了全新的认识,拓宽了她原本对纪录片的定义。 她觉得纪录片像一面镜子,不仅仅反映社会现实,更高于社会现实,带给人们共鸣的同时让人们能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通过本次活动,她第一次了解到了纪实纪录片编剧的存在,这让她重新思考纪录片的艺术性与真实性的关系。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实践导师聘任仪式,聘请李成才、张以庆、徐童、雷建军、金行征、郭恒奇、黄桂萍为我校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实践导师,郑保章教授和武文颖教授为专家们颁发了聘书。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创始于2003年,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专注纪录片节展16载,已形成集评奖、预售培训、论坛、市场为一体的综合文化盛会。中国国际大学生纪录片大赛是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重要子项目。自2014年立项,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是国内最高规格的大学生纪录片大赛。大赛通过征集推优、训练营、高校巡展、高校大师课、高峰论坛、高校媒体联盟等形式,致力于发掘能够引发行业关注的新生代纪录片精英人才。每年吸引清华大学、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内外近三百所高校参与。
文字:陈育嵩
图片:李金凤 衣淑婷 白玛拉西 索朗琪珍 金银子 折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