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知识产权模拟法庭实验教学课程在文科中心A302成功举办
10月31日,知识产权专业在文科中心A302模拟法庭开展《知识产权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课程活动。本次课程以“河南知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诉大连金州新区小牛顿幼儿园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为模拟审理案件,由知识产权专业刘琳琳老师担任主持人。知识产权专业2022级学生马靖涵、张豁、艾合太穆担任合议组成员,滕祺、蒋依涵、章吕毓泉担任原告代理人,邱译萱、刘坤、冯舒担任被告代理人。大连市知识产权局保护处刁奇秀副处长,北京大成(大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谭立荣律师,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马剑飞法官,东北财经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负责人衣庆云教授等四位实务专家担任模拟庭实践课程评委。知识产权专业学生及厚德书院感兴趣的学生全程参与,沉浸式体验司法实践流程。

专家评委围绕模拟庭审展开专业点评,既肯定本次模拟庭审严格遵循司法程序,学生在起诉状宣读、证据质证、法庭辩论等环节展现出扎实的知识产权理论基础,准备充分,法律语言运用恰当,也建议后续可加强法庭辩论细节的临场应变训练,规范法庭程序,进一步贴近实务场景。

现场观众厚德书院王同学也分享感受,称此前对商标权纠纷的理解仅停留在课本上,此次通过观看同学扮演法官、律师推进庭审,不仅明晰了“不正当竞争”的实际判定逻辑,更体会到法律实践的严谨性,对未来选择知识产权专业学习法律相关知识极具启发。

知识产权模拟法庭实践教学课程是知识产权专业“专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环节。通过将真实案例转化为教学场景,搭建起理论与实务的桥梁,既提升了学生的法律文书撰写、庭审辩论等实践能力,也为后续对接知识产权行业岗位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奠定了基础。
文科中心始终以“新文科”建设为导向、以“实验+实践”为引领、以“开放+共享”为支撑,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良性可持续发展。通过打破学科壁垒与课堂边界,将业界实际问题转化为实践教学研究课题,能培养出兼具人文素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新文科人才。同时,更是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服务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以“开放共享”搭建协同平台,可推动实践教学成果快速转化为解决社会痛点的方案,助力文化传承创新、区域经济升级等现实议题的突破,努力实现教育、科研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图片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文字:实习生张硕、实习生张航